1、日常問題。如厭食,異食,睡眠異常,上廁所困難等。通常1-3歲小孩的身體條件可對大小便能進行神經控制,2-3歲之間的某個時候能使用“坐便”大小便,絕大部分孩子在3歲半時在白天能夠控制大小便。
2、進攻/抵抗行為。如脾氣暴躁,易激惹,愛與同伴打架等。
3、過度依賴/離群行為。如粘人,膽小怕事,害羞,與親人分離煩亂等。
4、不良習慣。如吸吮手指,痛打腦袋,咬指甲等。絕大部分孩子吸吮手指到4歲自動停止。正常兒童在專注時常有狂喜擊打頭部的征候,到4歲時這種活動通?梢越鉀Q。
5、學校問題。如多動,記憶力差,學習成績進行性下降,曠課,綴學,違規和犯罪行為等。
Silva等(1986年)在新西蘭對579例11歲兒童的研究發現,高鉛兒童行為異常的發生率明顯增高。Needleman等對132名兒童進行了11年的追蹤研究,在1990年報道,早年齒鉛水平教高的兒童與齒鉛水平較低的兒童相比,在小學期間綴學的危險性增加7.4倍,閱讀困難的危險性增加5.8倍。早年齒鉛水平教高的兒童在中學階段,在班級中的學習成績較差、缺課較多、詞匯量較少、眼-手協調性較差、反應時間延長。11年中高齒鉛兒童的學習成績落后近兩年,曠課、違紀行為增加約兩倍。